
《低温物理学报》

小小一块桂花糕,夺走120条大好性命,民国罕见
说起桂花糕这种小食,对于江浙地区的朋友来说并不陌生,可是任谁也不会想到,如此一块小小的糕点,居然一下要了120多人的性命,始末缘由,您听我说。
这是民国14年,也就是公元1925年,农历4月24日发生的惨剧。时值端午节前夕,温州白鹿城的许多市民早早地起床张罗早点,当地有个“益美”南货店,出售各类糕点小吃,由于花样繁多,而且味道适口,从早到晚顾客络绎不绝,生意十分兴隆。而悲剧正是从这家老字号中衍生。

根据文献档案记载,第一个因为吃了益美南货店的桂花糕而死亡的是一个五岁的小男孩,名叫窦阿福。窦阿福的父母重男轻女,把这个家中唯一的儿子当成宝贝疙瘩,而对于三个女儿却十分苛刻。那天早上,窦阿福的父亲从益美南货店买来几块桂花糕,二女儿嘴馋,拿过一块就往嘴里填,刚咬了一小口,就被窦父一把夺下,并狠狠地打了二女儿一个耳光子,呵斥女儿不懂事,桂花糕是买给弟弟阿福吃的,女儿们谁也不准吃。接着,窦父将睡懒觉的宝贝儿子喊起来,亲自喂儿子吃糕,而三个女儿则只能在一旁眼巴巴地看着。
正是因为父母这种偏心的态度,想不到竟断送了儿子的性命。换言之,也正是由于重男轻女,间接救了三个女儿的性命。窦阿福吃了桂花糕之后不久,就捂着肚子喊叫肚子疼得不行,没等父母喊来郎中,就倒地不起,继而口吐白沫,浑身抽搐,没一会儿就咽气了。
第二户出现悲剧的人家是市民李立中家,他的一对双胞胎女儿吃了从益美南货店买来的桂花糕后,在院子里追逐玩耍,先是小女儿突然倒地抽搐,而后大女儿也扑地而死。
然后是荷花巷戴庆丰蛋行的老板父子俩,父亲四十三岁,儿子二十一岁,吃过桂花糕之后,父子俩忙活着张罗生意,先是儿子说肚子难受,喝了几大口热水之后,一头扑倒在柜台上。父亲还没来得及抢救儿子,自己也倒地抽搐,很快便一命呜呼。

最惨的一户人家莫如以卖鱼为生的黄阿顺家,黄阿顺为人节俭,很少买外面的东西吃,那天去益美南货店买桂花糕,不为自己,而是为了给怀孕数月的妻子以及三个儿子解馋。买来桂花糕,黄阿顺舍不得吃,看着挺着大肚子的妻子和三个儿子吃得香甜,他呵呵傻笑,开玩笑说吃了桂花糕,能给他生下个“小棉袄”。他已经有了三个儿子,所以一心盼望着能得到个女儿。
却不料理想化为泡影,妻子连同三个儿子无一幸免,全部中毒身亡,可怜腹中的胎儿也随着母亲而去,后经解剖证实是个女婴。黄阿顺受不了打击而上吊自缢,好好的一个家就让一块糕点给彻底毁掉了。
几个时辰之内,白鹿城中先后有两百多人中毒。很快,益美南货店售卖的桂花糕有毒的消息就传遍了全城。然而有些人偏偏不信邪,就比如虞师里裕泰茶行的掌柜林志庭,伙计跟他说了益美南货店出售的桂花糕吃死人的事情之后,他非说是谣言,让伙计把早上买来还没有来得及吃的桂花糕给他拿来,他当着三个伙计的面,边喝茶边吃糕,一口气将六块桂花糕全部吃下肚,还说“茶能解毒”这样的胡话。

然而还不到半个时辰,林志庭便出现了中毒的迹象,他大喊大叫,让伙计赶快把他送到医院,就在伙计把他肥胖的身躯抬到马车上时,他已经口吐白沫,浑身抽搐,没等送到医院,就气绝身亡。
还有一个名叫阿喜的肉铺伙计,为了几个小钱不惜以性命跟人打赌,他说自己百毒不侵,他吃一块桂花糕,跟他打赌的人就给他一块钱。对方同意之后,他接连吃了五块桂花糕,虽说对方没有食言,给了他五块钱,而他却赢了钱输了命。
事发之后,人们带着痛苦和愤恨纷纷质疑,为何一家老字号的店铺会有带毒的糕点销售?于是纷纷到益美南货老店门前讨要说法。这个时候,益美南货老店的门板上已经贴上了封条,老板陈心斋也已经被带走审问,但愤怒的人们还是把这家老字号给砸了个稀巴烂,以此释放心中的悲愤。
根据统计,由于吃了益美南货店的桂花糕而中毒的人多达360人,其中120人死亡。一时之间,温州所有的棺材铺全都忙着赶工,百余户人家披麻戴孝,挂幡招魂,凄凉哭声遍及白鹿城,令闻者心碎,见者泪流。
再说回益美南货店的东家陈心斋,此人是温州工商界的头面人物,有好几家买卖,可称白鹿第一大户。惨剧发生之后,陈心斋极力为自己开脱,不但不肯出钱慰藉那些死者的家属,反倒指责砸了他家铺子的人纯属无理取闹,并扬言有人栽赃嫁祸,他家的糕点都是干干净净的,一定是同行看他家的生意太好而眼红,所以将毒药倒入井水中,然后诬陷他家的糕点有毒,实则那些死者是喝了有毒的井水,而不是吃了他家的桂花糕而中毒。